
葉啟明牧師
角聲首席總幹事
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
向什麼樣的人,我就作什麼樣的人。無論如何,總要救些人。(《哥林多前書》九章22節)
總要救些人:這是保羅的立志,說明他做事的方向。「救」不單指房子着火了,把人拉出火場;不單指婚姻危在旦夕,幫助把關係重建;不單指為特殊青少年培訓一技之長,使得他們可以自力更生。保羅若活在今天,面對這些情況,他也可能出手相救。但這並不是他救人的全部目標;「救」對他來說,是「要與人同得這福音的好處」(九章23節)。「角聲」的宗旨是「關懷佈道」,兩者缺一不可。我們栽培的同工,應該是集「關懷愛心與佈道熱誠」於一身的「角聲人」。
無論如何:這說明了保羅為了這救人目標所付出的力度。要達到目標,用力是必然的。然而,不同人面對不同事所付出的力度各有輕重。保羅付出的力度乃是全力。縱使過程迂迴曲折,只要是向着目標前進,那奔跑的便是一條直路。為了克服路上的每一個困難,每遇上障礙,便會加力、盡力、付出全力,如水一般繞道而行,又或以滴水穿石的忍耐打開通道。當聽見「角聲」同工分享事工成果時,實在開心,但細心問問,便不難發現在這之前,同工是怎樣挖盡心思,長久陪伴,諸般忍耐,才可見今天的感人圖畫。
向什麼樣的人,我就做什麼樣的人:這是盡全力的表現。其實,與帶給自己舒適感的人共事並不難,但遇上挑起自己信仰不舒適點的人,便不容易樂意親近對方了。保羅是法利賽人出身,從他的信仰出發,很多人他都不會親近。但他定意要效法耶穌,回想耶穌如何走進稅吏的家,如何為受傷的人辯護。保羅明白耶穌之所以這樣做,便是要救這些人,所以,他也學習向什麼樣的人,就作什麼樣的事。現代人一些行為,不單會令基督徒感覺不舒適,更挑戰基督徒的信仰底線。「角聲」服務社區,不難遇上這些人。在那時候,是否盡力幫助,他們乃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。
總要救些人:保羅十分明白,他的工作乃是屬於搶救的工作。進到火場救人是危險的。但更難的是,進了火場,也不能把握是否能夠將人救出。保羅了解要救一個人歸向耶穌並不容易。他知道自己就是用盡了九牛二虎之力,可能也只能「救些人」。然而,他明白,儘管只是一些人,甚至只是一個人,都值得他付上全力。神也獎賞他的努力,讓他嘗到領人歸主的喜樂。
「角聲」41年來究竟帶領了多少人歸向主耶穌,我們並不知道。不過,我知道我們確實是救了一些人。願榮耀歸於神,喜樂歸於各位同工以及支持「角聲」的每一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