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鼓動青春」
—冬季歡慶音樂營—
蘇海玲
「鼓動青春」不單是一句口號,更是為年輕一代實現夢想的一場運動、一個舞台。經過近三個月的籌備,一連五日的「冬季歡慶音樂訓練營」在著名音樂人及音樂教育家陳芳榮博士 (Dr. Edwin Tanner)的帶領下完滿結束。十多位小孩子和來當協工的年青人一同充分享受了音樂的樂趣,同時在創意藝術和情緒管理方面得到造就。
從夢想到實現
起初勞伯祥牧師提出「鼓動青春」的概念,形容為一個「夢想」。去年十月份,陳芳榮博士應葉啟明牧師之邀,專程從加拿大來到紐約,因着他在音樂及教育方面的豐富經驗和研究,這個「夢想」逐漸成形。「冬季歡慶音樂訓練營」的宣傳文稿在短時間內完成,接續是一連串的推廣、籌劃、細節的確認。在過程中葉牧師常提到:「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任務,但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做得到,而且做得好」。直到年底,這個「夢想」成了真。
在五天的音樂營中,小孩子早上透過唱歌、舞動、敲打不同樂器來培養音樂感,從一開初都是亂敲亂打,到很快掌握了節奏,可以邊唱邊打。下午發揮創意,以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,例如空水瓶和勺子等,製作出獨一無二的樂器,為當天所學的樂曲伴奏。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進步速度超乎想像,第二天早上就聽見回饋:從來對鋼琴不感興趣的小男生,竟在家裡彈起了〈小星星〉。連老師Edwin也說:「我遇過很多學生都有這種改變,但很少有這麼快的。」在最後一天的「結業表演」中,這位小男生負責敲打其中幾句樂曲的旋律,敲得特別準確和有自信,讓他的家長連連舉起手機拍下驚喜一幕,又為他拍手鼓掌。
舉起手的勇氣
音樂營裡小孩子每天學習新的歌曲,除了彼此間的互動愈來愈密切,對歌唱的信心也愈來愈大。到了最後兩天,Edwin開始給小孩們獨唱的機會,小手一位接着一位舉了起來,從他們第一次在麥克風前唱歌緊張得要拉着衣角,到一次比一次穩定,臉上露出笑容,相信這五天的時間已為孩子們帶來了成長和美好的回憶。
除了音樂的部分,活動還加入了「創意藝術」和「認識情緒」的元素,小孩子們的表現往往使導師感到驚艷。在藝術的部分,小朋友的創意沒有框框,聽完指示揮揮手就能創作出靈動的作品;在認識情緒的部分,除了促進孩子的自我成長,也與家長保持緊密的溝通,透過鼓勵和啟發,使每一位擁有獨特性格的小孩都能向正面發展。「鼓動青春」——就是給年輕一代提供一個平台、一個機會,使他們被發掘,得以發揮天賦,過有夢想、有方向、有目標的喜樂人生。
夢想繼續飛翔
這次的音樂訓練營只是起點,從一月底開始,陳芳榮博士將繼續與「角聲」合力推動一系列的音樂訓練課程,包括線上課程及春季實體課程。我們渴望把美好的信仰和音樂傳承給下一代,使他們找到翅膀,勇敢飛翔。如果您也有相同的異象和感動,敬請支持及推廣「鼓動青春」系列事工!